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03-17 00:38:08   浏览次数:69626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网,http://www.duowen123.com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4.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1)让学生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渎和领读。
(4)教帅讲解这首诗的大意: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5)指导学生朗渎,注意重音与停顿。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 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6)指名试读这首诗。
3.练习。(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2)指名背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3)教师进-步明确本次口浯交际的要求:①仔细观察图面,了解故事梗概;②围绕题日、凭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③小组练习后全班交流。
2.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感知。
(2)按顺序出示每-幅图,引导学牛按照仔细观察-一分析图意-一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来练说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这件事的过程。
(3)指导学生各自练说,
3.练习。(1)学生分小组练说;(2)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重点辅导。
4.反馈,
(1)指名学生说四幅图的内容;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2)指名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分角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
(3)教师作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5、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读“烽”,“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是什么意思?
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认读: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这一段写了什么?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 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4)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5)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6)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板书: 5 卢沟桥烽火
敌 军 我 军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英勇顽强
教后记:


6、二泉映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白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新课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 哭泣泯灭 抒发 委婉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 tag: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网,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赤壁之战教案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