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育管理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因素分析

—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因素分析

03-16 15:45:10   浏览次数:82626  栏目:校本教研
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http://www.duowen123.com —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因素分析,

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 校本课程的实施,给学校教师带来很大的自主性、积极性,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也带来一定的挑战。笔者尝试从教学论的视角对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课程的开发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校本课程实施;影响因素;教学因素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屡屡见诸各类报刊,但是关于校本课程实施的理论探讨并不多见。笔者尝试从教学论的视角剖析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影响因素,以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含义 

    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1]。对校本课程实施理解,大致有这样几种: 

    1.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2]。 

    2.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施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际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3]。 

    3.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4]。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实施是指一所学校把依据本校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思想开发的课程内化为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二、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因素分析 

   (一)教师 

    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国家课程,亦或是地方课程,教师总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对课程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好坏会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地说,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在传统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教学观一是升学取向的,二是就业取向的。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如果说国家课程实施反映的是当代教育的统一要求的话,那么地方课程实施则是考虑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目的是解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矛盾,培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而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课程最重要的取向是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校本课程的实施直接指向差异,它要求以教师的个性塑造学生的个性。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点是国家统一的课程所无法达成的。因此,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以便从学生的要求出发,开发和实施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其次,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倾向,个性特长,以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课程实施方案;再次还必须考察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与传统课程实施比较,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作为课程实施的合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推动者、引导者,而不是传统国家课程的转述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来说是其终身学习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传统课程实施是国家课程的转述过程。因为传统国家统一课程没有教师研究的时间和必要,也没有教师参与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性。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国家课程的实施反映国家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即培养国家的合格公民;校本课程的实施,教师用自己的研究给学生的是能力,以自己作为合作者的参与方式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共同生存,而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正是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可以认为,当代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和国际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最高要求直接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由于行动研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校本课程实施为教师行动研究提供了可能,也为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课程行动研究是在一种动态环境下立即或较短时间内显示出其在课程实践中的作用和效能的研究方法。课程行动研究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研究过程的主人[6]。它一方面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专业和能力。任何一种课程实施,或者说任何一种课程的成功实施都需要教师极大的热情,投身专业知识技能的锻炼和对学生的研究。在这里,着重提及的是教师的人际合作关系。在校本课程实施中不仅需要师生合作。而教师与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合作的气氛以及合作产生合力的巨大影响,必将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共同生存的本领。同时,校本课程实施能提高教师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是年青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也只有实施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体现教师的专业精神,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二)学生 

    学生既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归宿。因为不论是社会取向的价值追求,还是个人取向的价值追求,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没有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对学生进行研究的资料、文献可谓是比比皆是。中国古代的孔夫子即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他特别注重对学生差异性的研究。在教学方法上也曾出现过个别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校本课程实施是形成性的,它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发符合学生个性的课程。教学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学是以构建学生心理结构为中心的系统工程[7]。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塑造丰富的情感,客观的态度及正确的人生观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情感结构不断构建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校本课程是直接针对学生的个性而开发、实施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针对学生个性的心理结构的构建才能成为可能。校本课程才能顺利实施。校本课程实施的价值也正在这里。而国家课程反映的是国家统一的、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学生所必须达到的。总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校本课程的实施将会使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成为可能。也只有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才能使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统一,才能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充分展现统一起来,这是当代教育的真谛,是无数教育家、思想家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教育目的 

    众所周知,教育史上存在两种教育目的观,一种是个人本位论,一种是社会本位论。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发展,除此之外,教育没有其它目的,这也就是说,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的。后者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8]。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国家课程实施面向的是大多数的学生,目的是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提供最基本的条件。而校本课程实施则是直接针对个人差异。以国家课程的顺利实施为基础,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个性潜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建设。而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实施的指南针。当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除了考虑学生个性,并没有忽略本学校、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校本课程实施又是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的实施可谓考虑了社会需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更多地考虑了社会需要),同时又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以上两种教育目的的完美的统一。 

[1] [2]  下一页

,—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因素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 tag: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教育管理 - 校本教研
上一篇:—教师,在校本教研的沃土成长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