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育管理校本教研—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

—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

03-16 15:45:02   浏览次数:67026  栏目:校本教研
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http://www.duowen123.com —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
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

    一、中小学“校本研究”的再认识

    1、“校本研究”的兴起,标志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转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全面实施和推广的新阶段。正如教育部^领`导指出的那样:“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龙头和战略抓手,课程改革牵动着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⑴(周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校本研究”顺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与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知识背景、工作特点和思维方式相匹配,从而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流模式,不仅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人员的重视。

    毫无疑问,“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是帮助教师理解、参与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中小学的这种教育科研是否真有价值,却在于其内容、方法和过程能否贴近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实际。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中小学群众性教育科研存在着误区。在动员“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旗帜下,却往往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特质。特别是在学校达标的行政压力和教师职称评审的利益驱动下,一些教师不得不去申报和承担一些远离教学实际的“科研课题”,模仿专业人员的“话语”方式,拼凑所谓有理论深度的“研究论文”,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科研与教学的错位、成果与行动的背离,不仅没有发挥出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反而使得理应充满活力的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呈现功利主义倾向,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探讨问题的根源,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教育专业人员不善于从生动的教育生活中汲取营养,崇尚高谈阔论的理论思辨和偏好“宏大叙事”,不仅使得自己的学术研究脱离我国教育的现实基础,而且当他们以科研课题的管理者、研究成果的评审者和学术刊物的审阅者身份,来指导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时,往往混淆专业人员和学校教师、教育学者和教育家从事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差异,从而误导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走向。

    ■时至今日,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反思,什么才是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方式?教师究竟怎样才能成为研究者,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校本研究”的兴起,正好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回答了这些问题,它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转型。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转型: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先开发理论然后推广实验”的“教育实验”研究模式;或者“自外而内”的、“先引进西方教育理论,然后予以诠释”的“教育思辨”研究模式,转向“自下而上”的、针对“教育问题”并引起“反思和行动”的“校本行动研究”。这种转型,不仅体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新的价值取向,而且带来了教育科研工作新的方法取向。
    2、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与“校本研究”的指向

    ■中小学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以学校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开展行动,以达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目的。与专业人员的教育科研相比,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特点在于,主要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观察、探究、内省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不断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1)以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为科研的主要方式

    ——教师的科研是行动、行为的科研。“校本研究”的主要方式应该是“行动研究”,或称为“校本行动研究”。即: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以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为指向,把课改理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不断改变自己行为,研究的结果必须有助于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的科研又是反思实践的科研。教师的成长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已经成为教师培养的主流范式,“反思性教学”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界一个新动向。

    ■反思式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指的是教师自动地、主动地思考他们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把教学看成反思性的活动(Moallem,1997)。反思式教学的提倡者强调把叙事(讲述)作为一种反思方式的重要性(Parker,1997)。经常鼓励教师记日记,用来记录特殊的教学经历,或者把这些故事告诉其他的教师。鼓励教师运用案例研究(case  study)作为反思式教学方法的辅助手段,检查和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经历(Gillespie,1996)。

    ■著名行动研究大师艾略特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最重要的,不是严谨,而是教师有没有对教学反思,寻找证据去帮助了解现况,从而做出适切的判断,改良教学实践。”

    (2)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指向

    ■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抓住关键,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水平。” 

    ——“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不容置疑。这一作用在21世纪将更具决定意义。”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两个“主题词”。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应该是“以校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过去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却存在着厚此薄彼现象,“教师发展”的主题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往往单方面强调教师的奉献,忽视了“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的重要意义,淡化了教师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和教师职业的生命活力。

    ■校本研究必须体现“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群体”,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重要指向,努力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主体意识,将教师的发展提升到与学生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让两者在互动****同发展。要立足于人本主义的角度,通过校本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專家型教师和名师。

    (3)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提出研究课题

    ■校本研究的基点是问题,有了问题才能进行研究。必须把“反思”与“问题”联系起来,教师的反思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对于问题的诠释,以及解决问题的决策和行动,它体现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基本素养。

    ■校本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学研究、校本管理研究和校本培训研究” 等方面,当前的重点是如何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即“校本教学研究”。因此,当前科研课题的重点是:组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

    ■问题即课题。校本研究的课题选择,应该具有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鲜明针对性,特别是有利于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困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把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作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继而上升为研究课题,积极反思实践和行为跟进。

     ■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但是,必须扬弃过去那种“假、大、空”的课题取向,倡导教师课题研究的“真、实、小”。

    “求真”——有專家提出:“教师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课堂教学,也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知识在课堂中的传递,实现教学传递和育人工作;二是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呵护、教养和促进。”教师必须围绕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真实情景和真实是件,发现带有共性的困惑和疑难问题。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1] [2]  下一页

,—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
相关热词搜索: tag: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教育管理 - 校本教研
上一篇:—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续3)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