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育管理校本教研—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问题和争论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问题和争论

03-16 15:49:19   浏览次数:71926  栏目:校本教研
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http://www.duowen123.com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问题和争论,

2关注学校的特色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经验所不能说明的,是理论上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只有在这所学校基础上发展形成起来的“个别化理论”才更为适宜、恰切。(郑金洲,2000,第12页)同时,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具有生成性。任何国家开发的课程计划只有通过学校的参与和实施活动才能体现或实现,使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较为一致,学校应该是课程的决策中心之一。

    有些研究者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例如:1 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2 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3 体现学校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4 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吴刚平,2000,第3—4页)这四个方面的条件实际都是针对学校的改进而提的要求。要达到如此的条件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校本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不存在统一模式,不应该搞统一开发,学校和教师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但来自学校的研究者也注意到,学校是校本课程的决策中心,但并不意味着课程决策和课程编制都要由学校的来完成。校本课程要体现自主性、多样性,同时也需要课程开发的相互引进、相互交流,在借鉴和完善中开发,在开发中逐步形成个性特色,而不应是“校自为本”的自我封闭。他们希望能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作用,组织课程專家、重点学校、骨干教师搞联合开发,在此基础上学校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课程实施中不断调整、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张永谊,2000,第12页)

    研究者注意到,由于长期习惯于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对学校在课程方面除了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之外还能做什么存有疑虑,与校本课程开发直接关联的校长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并十分积极,大部分表现了出乎意料的冷漠。(徐玉珍,2000)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课程资源的限制,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往往为开发而开发,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张永谊,2000,第10页)即使是这样,教师知道校本课程含义的仅有48%,有意自己开发课程和教材并愿意担负校本课程教学的仅有19.6%。(张永谊,2000,第10页)

3关注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差异,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来源于何处?笔者以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这些性质的直接来源首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校需要有特色,学校培养的学生更需要特色,并且,即使是在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社会对这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学生也有着差异极大的发展性向。目前,创新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主旋律,而创新的前提是个性的解放和张扬。创新总是与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而多样性正是来源于对个性的尊重。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校本课程突出的也就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展开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而设计的。所以,即使在同一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终将显示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校需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各方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所以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提供一种全面的平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但是,就人的发展规律来说,学生的发展是有偏向的,即每个学生都可能朝某一方面更多地发展。我国长期把“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和最高目标,但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全面发展”常常被机械地理解为平均发展,实施平均发展的教育,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造成人才培养中的“全面平庸”的现象加重,学生不再是活生生的人,实际上成为口径基本一致的知识的容器。面向新世纪的创新教育口号的提出,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打破思想和理论上的禁区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必然要被理解为有差异的发展,而不是平均地发展。一些具有改革意识的学校很早就提出要“面向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杭州天长小学),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之中,也实践者清醒地意识到,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校本课程设置的起点,进行校本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对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江苏锡山高级中学,2000,第20页)
   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

   
   

参考资料:

崔允漷  沈兰:《走向决策分享——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历史^观察》,北京,《教育研究》20xx年第7期,第65—70页。

崔允漷  杜萍:《校本课程开发:辩护与批判》,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xx年第11期,第32—36页。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7期,第1—5页。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xx年第11期,第37—41页。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陈时见执笔:《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和改革发展——全国第2届课程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年会综述》,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6期,第8—13页。

张永谊:《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太原,《教学与管理》,20xx年第6期,第10-12页。

郑金洲:《走向“校本”》,太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6期,第11—14页。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建议》,北京,“内地、台湾和香港义务教育课程之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20xx年6月。

柳夕浪:《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模式”》,北京,《课程·教材·教法》19xx年第12期。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北京,《课程·教材·教法》19xx年第12期,第18—23页。

鲁艳:《校本课程:概念必须正确理解》,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xx年第12期,第19—23页。

上一页  [1] [2] [3]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问题和争论
相关热词搜索: tag: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教育管理 - 校本教研
上一篇:—谈用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策略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