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育管理校本教研—“蚕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蚕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03-16 15:48:45   浏览次数:85226  栏目:校本教研
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http://www.duowen123.com —“蚕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蚕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嘉兴桐乡市河山镇中心学校     沈国强

    [内容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本文以“蚕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为例,具体介绍了“蚕文化”的内涵及外延、系统地分析了学生的需求并制订了总体的目标、以地方特色为资源确定了开发的内容、以组织为保证落实了开发的措施、结合开发具体案例介绍了阶段性取得的成效,最后摆出了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蚕文化   校本课程   实践    探索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实行国家统一课程,统一目标,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查,这种状况虽然在大批量地塑造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也正是这种“统一”遏制了人才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过分统一的课程标准不利于未来人才的个性张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强调教育个性的多样化,为此学校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的热潮。校本课程开发,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它鼓励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综合应用知识,来克服传统教育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河山镇地处位于杭嘉湖平原的西北部,养蚕卖茧子是这儿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这儿的工厂大都以出产本地的丝绸闻名于世,据统计20xx年度河山镇的绢丝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这里民风淳朴,几乎家家户户养蚕。他们穿的的丝绸服装,盖的丝棉被,连女儿出嫁的嫁妆、老人死后的丧品好多都与养蚕有关系。可以说,一个在蚕乡出生的人从一出世一直到老,都浸润在浓浓的蚕乡气息中。轧蚕花已成为本地著名的习俗,每年清明节前后,来自四周的十多万群众游含山,他们把蚕花插在头上,上山看蚕花娘娘,祈求一年养蚕丰收,当然也形成了本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在学校周边的资源及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从2005上半年开始着手开发“蚕文化” 校本课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蚕文化”校本课程已初具雏形,下面我把开发过程粗浅地作一介绍。

    一、以“蚕文化”为内涵,拓展课程外延。

    “文化”有两种基本的界定方式:一是广义,一是狭义。狭义界定文化为精神领域,而广义的文化概念兼顾文化的不同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测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其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蚕文化”是指杭嘉湖平原地区人们通过长期养蚕实践过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中的蚕文化的内涵主要为源远流长的历史(蚕史)、特色浓郁的习俗(蚕俗)、开发无穷的价值(蚕真)、流光溢彩的神韵(蚕美)四个部分研究蚕文化。

    但是开发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写教材。“蚕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蚕文化内涵为研究载体,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方式组织指导学生,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以主动认识、探索、挖掘为特征增进学生对蚕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制定总体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导引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程改革的可接受程度和成败。课程目标既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立足现实,结合本地特色,能有效地开展。根据以上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蚕文化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了解蚕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有主动的了解、探索蚕文化的历史习俗、风土人情、现今发展、表现形式等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学生能自主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体会作为蚕乡人的自豪感。

    3、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关心他人,欣赏他人,珍爱生命,享受成长的快乐。

    4、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与质疑,调查与实践,在探究性的学习中,移风易俗,批判地继承蚕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5、培养诚实与自信,勤劳与俭朴的美德,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地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6、学生掌握一定的蚕乡知识与文化,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以课程理念为先导,把握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原则。

    2、发挥学生主体原则。

    3、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

    4、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原则。

    四、以地方特色为资源,确定开发内容。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学校安排如下教学内容:

    1、以研究蚕文化渊源流长的历史为载体,让学生了解蚕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探索蚕文化的历史、风土人情、现今发展、表现形式等,充分挖掘本地的特色开发校本教材。如搜集本地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现今关于蚕的知识。

    2、以研究特色浓郁的习俗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与质疑,调查与实践,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了解蚕乡习俗,并能移风易俗,批判地继承蚕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如岁时习俗,节日习俗端午、七夕、中秋、冬至等,人生礼仪习俗等。

    3、以研究蚕文化中开发无穷的价值为载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蚕乡知识与文化,认识蚕的一生都是宝,如有关蚕的药用、保健价值,蚕在工业及农业产中的作用等,让学生认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研究蚕文化流光溢彩的神韵为载体,精选一些诗歌、图片及挖掘蚕宝宝的精神为切入点,如古代有关蚕的诗词、表现蚕精神的字画,有关工艺品精美等,培养学生诚实与自信,勤劳与俭朴的美德,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地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五、以组织为保证,落实开发措施。

    1、实施准备。

    (1)组织管理:成立“蚕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教科室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社区代表为组员的开发^领`导小组

    (2)培训教师:确定课程目标的培训:研究和分析我校学生及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的培训:具体内容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实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的内容与怎么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涉及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管理、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

    (3)撰写课程纲要。

    小学中高段、七、八年级教师参与,以年级组为单位确立一位课程开发小组组长,由组长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结合实际撰写课程纲要。

    (4)审查课程纲要。

    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将撰写的课程纲要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经审议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目录。

[1] [2]  下一页

,—“蚕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相关热词搜索: tag: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教育管理 - 校本教研
上一篇:—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科特色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