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育管理校本教研—校本教材建设的生命在于过程

—校本教材建设的生命在于过程

03-16 15:45:20   浏览次数:46726  栏目:校本教研
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http://www.duowen123.com —校本教材建设的生命在于过程,


校本教材建设的生命在于过程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教材建设既是目标,更是手段;既是结果,更是过程;既是意识,更是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校本教材建设的目标和领域在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结构和具体内容应是“流动的春水”,必须不断地贴近时代、贴近师生、贴近学校。因此,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生成的过程。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又能生机无限的校本教材是根本不存在的。    
    
    东庐中学原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初级中学,在近几年内一跃成为首获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的省级示范初中。其成功的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自编的校本教材“讲学稿”。“讲学稿”是伴随新的备课模式而生成的,这一过程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即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讲学稿”草稿拿出;组长初审后提前两天发给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后交主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讲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它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不断将国家课程化为“教师理解的课程”和“学生经验的课程”并使两者逐步融合。在此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师生参与程度充分,因而其贴近学校实际、尊重师生独特性和差异性的程度就高,所以,教学效益自然显著。

    校本教材建设无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但“校本教材建设决不是学校自我封闭、学校乃至地方间相互割据的手段”,而应成为一个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据了解,南京确立70所学校作为市级“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基地”,并按其侧重研究的领域分成7个研究协进组,遵循“基地引领、群体协作,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的工作策略,展开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建设的团队攻坚,并逐步形成自发自享型、共发共享型和推荐共享三种校本教材建设与使用的基本模式。近年来特别注意加强校际联合体建设,以凝集校际间的课程资源和开发能力,达到既提高校本教材建设质量又减轻教师负担的目的。比如,全市小学语文课程成立了由6个区县21所学校组成的校际联合体——“南京市科学认读研究中心”,并和省内其他城市的实验学校协同合作开发,交流共享,形成了以课外识字为载体进行儿童潜能开发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案例教材,这样的校本教材建设模式是基于校本,但并不拘于本校。

    校本教材建设从理论上讲,也应该努力成为校长、教师、课程專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过程。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发展中心有关專家直言,当前很多地区和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的过程缺失,本质上是开发主体,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在此方面,当前还面临着“四大挑战”:其一,课程型專家指导严重“缺位”与学校、教师作为开发主体的专业能力相对“缺失”;其二,在校际间联合开发的实践模式中,不少学校的主动意识、合作能力以及联合研发机制显然都不够理想;其三,校外成熟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虽然相对稀缺,但素材性课程资源却十分丰富,如何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利用机制,这也是有机整合校本教材建设资源的一个重要困难;其四,在学校广泛自主地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之后,如何尽快建立对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的指导、管理和评估机制显得日重要。
 
,—校本教材建设的生命在于过程
相关热词搜索: tag: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教育管理 - 校本教研
上一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