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育管理课题研究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03-16 15:32:08   浏览次数:27026  栏目:课题研究
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报告,http://www.duowen123.com 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在评价方式与方法方面,《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强调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同学和自己,还可以有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对学生作出较全面的、准确的评价。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评学生,一个人说了算的评价模式。评价的方法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本课程更强调质性评价,课程标准上倡导的几种方法都属于质性评价。当然,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并不是固定的,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包括课程标准上没有提到的“书面测试”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使其更加完善,以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六、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为了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德育,更好地发挥本课程德育主渠道的作用,课程标准专门对课程管理提出了一些刚性要求。这就是:

 1、开足课时,配齐教师  课程标准要求“各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并按照班级数额和课时要求配齐教师。”这个规定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以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的学校往往认为原《思想品德》、《社会》等课都不是“主课”而随意削减。尤其是到考查阶段,即使开设也早早结束课程,让出时间给语文、数学等“主课”。现在明确规定不可以,必须严格开足课时,配齐教师。

     2、加强培训,提高师资  配齐教师还只是第一步。《品德与社会》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为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从个人身心、家庭、学校一直涉及到国家和世界,包含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能力和做人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对任课教师的人品与学识均有较高的要求。何况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教师灵活地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研究的话题,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要实行活动式、开放式的教学等等,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各学校不仅安排教师时要选择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教学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而且还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地方的教研部门也应配备专职教研员(也属配齐教师的方面),加强对这门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与第一线的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改革进取,不断创新,使这门综合课程的教学日臻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多方配合,整体效应  《品德与社会》课要与生活联系,要走向社会,必定不能关门上课,有些内容的学习也很难用课时来划分。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各学校应注意本课程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如《品德与社会》课要求进行社区的调查,就可以与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结合;课上要学习有关规则意识,那么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就是切入点;等等。而《品德与社会》课因有固定的课时、有教材、有计划,它在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网络中应该也可能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4、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接近现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资源就不能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在教学资源的配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如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影像资料、计算机软件等。有关的政府机构,特别是教育、宣传部门应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出统筹协调,使各地的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宫、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都成为学习的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这些课程管理的要求虽然是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提的,但广大教师也应了解,并负责监督执行。这样,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有保证,教学任务才能完成,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上一页  [1] [2] [3] 

,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 tag: 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报告,教育管理 - 课题研究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实践智慧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