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研课题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03-14 17:16:05   浏览次数:30926  栏目:新课程标准
标签: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http://www.duowen123.com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义务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通知
教基[200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部决定从20xx年秋季起,在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验工作。现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印发给你们,请根据课程实验的要求,参照其它课程开展实验工作的方式和经验,结合我部有关文件精神,组织教师、教研人员和有关教育行政人员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精心组织好课程的实验工作,并创造性地予以实施。
  对实验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基础教育司。
附件: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
二00三年五月十三日
附件:

全日制义务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 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 实践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 综合性  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1.2 课程的基本理念
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1.3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2.1 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2.2 分类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  
●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
●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目标:
——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4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 ,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6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分组讨论当自己情绪冲动或低落时,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
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组织开展“青春日记”活动,记录心路的旅程和对成长的思考。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 tag: 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教研课题 - 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